从北京的四种毒蛇开始

众所周知,北京目前确认的毒蛇四种,分别是短尾蝮,华北蝮,西伯利亚蝮和虎斑颈槽蛇。前三种都属于蝰科亚洲蝮属;而虎斑颈槽蛇属于游蛇科剑蛇属。

关于文中的数据,原本先了解一下,但过于复杂以至于放弃了,所以没有标记注射类型(实际上是开始查的时候不知道存在多种类型,而又不想再确认)。

短尾蝮 Gloydius brevicaudus


似乎是北京分布最广的毒蛇,出现在低海拔的山区。据说,它分布的海拔上限为1100m。成年短尾蝮的体长一般在60-70cm,有一个快速缩短的尾端,尾部可能呈现粉红色。

短尾蝮似乎是一种伏击型猎手,会在草丛中蹲一天守株待兔。但它遭遇威胁时,会首先发出警告信号。它会将身体盘成S形,头部抬高,颈部膨胀,同时发出“嘶嘶”的声音,试图吓退攻击者。但这一点可能跟一般印象中的蛇的体弯行为(Body-bending behaviour, BBB)不同\(^{[1]}\)(下图为乌苏里蝮,并非短尾蝮):

在春秋季节,短尾蝮主要为昼行性,而炎热的夏季则转为夜行性。据说,炎热的夏季,短尾蝮喜欢在凉爽的黄昏到夜间从石缝里爬出来活动\(^{[2]}\)

短尾蝮的特点,其头颈比较分明,头背部有两端深色斑纹。自眼睛先后呈现一条深褐色眉纹,但直观体现出一条眼睛上部的白眉。其身体两侧各有一行圆形斑纹,接近脊背的部分更黑,中间色浅。其腹部看起来比背部更加可怕:

短尾蝮的毒性强度为\(LD_{50}\)为1.62mg/kg,主要有以下毒素组成\(^{[3]}\)

  • 64.40% 的金属蛋白酶(SVMP)
  • 25.00% 的磷脂酶 A2(PLA₂)
  • 3.70% 的丝氨酸蛋白酶(SVSP)

似乎,SVMP主要导致快速出血与组织坏死;PLA₂兼具肌肉溶解、抗血小板及轻度神经毒效应,可放大局部肿胀与疼痛;SVSP引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与消耗性凝血。

华北蝮 Gloydius stejnegeri


华北蝮似乎记录比较少。在北京,华北蝮生活在800m以上的高山地带,多见于1200-1500m的阔叶林边缘,灌木林和碎石坡。北京地区,华北蝮主要沿太行山脉分布,燕山以东则以近缘的西伯利亚蝮为主;两者在海拔利用上亦呈互补式分层。

从花纹上看,似乎很难与短尾蝮进行区分(蝮蛇都挺像的),似乎需要通过数鳞片来确认。

华北蝮的毒性强度为\(LD_{50}\)为2mg/kg,主要有以下毒素组成\(^{[3]}\)

  • 23.08% 的丝氨酸蛋白酶(SVSP)
  • 21.15% 的金属蛋白酶(SVMP)
  • 17.31% 的C型凝集素(C-tyoe lectin)
  • 15.39% 的磷脂酶 A2(PLA₂)

其主要致命毒素是SVMP,以出血作为毒液致命的关键。

西伯利亚蝮 Gloydius halys


西伯利亚蝮则主要生活在北京东部燕山的高海拔地带\(^{[2]}\)。西伯利亚蝮的花纹也看起来跟其他两种蝮蛇没什么区别。但相比于短尾蝮,西伯利亚蝮的尾巴更长更加协调。头部花纹也有所不同,西伯利亚府的头部靠后的位置有一个上部收起的Y型纹理,中间框出一个被浅色花纹包裹的白板,啊卡尼起来像眼睛一样。

相比于之前的两种蛇,西伯利亚蝮的第页中含有9%的三指毒素(3FTx),包含细胞毒素和神经毒素;除此之外含有27%的SVMP和18%的PLA₂\(^{[3]}\)

虎斑颈槽蛇 Rhabdophis tigrinus


据说是一种在北京比较容易见到的蛇,俗称野鸡脖子。虎斑颈槽蛇是一种后沟牙有毒蛇,作为对比的之前提及的三种蝮蛇都是管牙毒蛇。这种蛇主要以青蛙和蟾蜍为食,在水边比较多,日行性。在捕食有毒蟾蜍之后,它可以将蟾蜍的毒性物质隔离到它的颈槽腺中以进行防御。另外,虎斑颈槽蛇要比蝮蛇更长,可以到1-1.5m。

虎斑颈槽蛇的静脉注射\(LD_{50}\)似乎在1.29mg/kg,如此其毒液毒性强于以上几张蝮蛇。这种蛇的咬伤案例可能伴有暂时性出血倾向和血管内凝血。但在中国蛇类图鉴中被描述为性情温顺,毒性不强。

北京的其他无毒蛇就不扯这些有的没的了,以分辨作为主要目标。

参考


[1] (PDF) Body-bending behaviour in three snake species in the Russian Far East

[2] 天啊!北京的蛇!我全找到啦!_风闻

[3] Deciphering toxico-proteomics of Asiatic medically significant venomous snake species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interactive data dashboard - ScienceDirect

[4] 北京及邻近地区蛇类存疑种分布及讨论

[5] Yamakagashi (Rhabdophis tigrinus) | Serum therapy


行走野外,怎么防治毒蛇咬伤——北京的蛇类----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

绿意浓,蛇出没!夏日防蛇指南!

《中国蛇类图鉴》

《中国蛇类》

【爱自然】山林中的隐秘毒王——短尾蝮- · 科普中国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