例:氨MASER

这个问题涉及到将量子物理原理应用于一个著名的例子:氨MASER。将其推广到其他频率范围的光激光器也是可能的。


一个 $\mathrm{NH}_3$ 分子呈金字塔形,其中氮原子 $\mathrm{N}$ 是顶点,三个氢原子 $\mathrm{H}$ 构成底面。设 $\mathrm{P}$ 为三个氢原子所在平面,$\delta$ 为垂直于 $\mathrm{P}$ 并通过 $\mathrm{N}$ 的直线。设 $x$ 为 $\delta$ 与 $\mathrm{P}$ 的交点与 $\mathrm{N}$ 的交点,以 $\mathrm{N}$ 为原点。假设分子保持金字塔形,且 $\mathrm{N}$ 固定, 研究 $x$ 变化时,分子感受到的势能 $V(x)$ 的变化。 $V(x)$ 的形状如图所示。

Untitled

如果分子能量 $E$ 小于 $V_0$ ,经典地,由三个氢原子质心代表的“粒子”将保持在两个阱中的一个,左阱 (G)或右阱 (D):分子不会翻转。量子地,这不再成立。因为势在 $x$ 方向是偶函数,态最低能量是偶数 (S) 态,第一激发态是奇数 $(\mathrm{A})$ 态。设 $\left|\psi_S\right\rangle$ 和 $\left|\psi_A\right\rangle$ 这两个态, 能量分别为 $E_S$ 和 $E_A$ 。我们设定:

态 $\left|\psi_S\right\rangle$ 和 $\left|\psi_A\right\rangle$ 描述了正交的本征态。我们可以将它们线性组合并定义两个对应于局部概率密度的态:

$\left|\psiG\right\rangle$ 描述了一个态,其中“氢原子三角形质心”的粒子的出现概率集中在左边,而 $\left|\psi_D\right\rangle$ 则描述了一个粒子的出现概率集中在右边的态。这些局部态代表了分子的两种配置,但系统在本征态中仅考虑 $\left|\psi_S\right\rangle$ 和 $\left|\psi_A\right\rangle{\text {。 }}$


双井模型


假设在时间 $t=0$ 时,分子处于 $\mathrm{D}$ 构型,由 $\left|\psi_D\right\rangle$ 描述,氢原子平面因此位于右侧。写出在时间 $t$ 时的 $|\psi(t)\rangle$ 。计算分子在时间 $t$ 时位于左阱的概率,以及在时间 $t$ 时位于右阱的概率。展示分子会周期性地翻转。

求出状态向量在正交归一基上的展开形式


考虑薛定谔方程:$\widehat{H}\left|\varphi_n\right\rangle=E_n\left|\varphi_n\right\rangle$,本征态$\left|\varphi_n\right\rangle$构成了状态空间的正交归一基。因此:

其中,$c_n$是态$|\psi(t)\rangle$向本征态$\left|\varphi_n\right\rangle$的投影。根据埃伦费斯特原理,有:

向特定本征态投影:

得到微分方程:

从而解得每一个$c_m$的表达式:

得到$|\psi(t)\rangle$:

使用边界条件求解


根据$t = 0$时,$|\psi(0)\rangle=\left|\psi_D\right\rangle=\frac{1}{\sqrt{2}}\left(\left|\psi_S\right\rangle+\left|\psi_A\right\rangle\right)$,得:

再替换回$\left|\psi_D\right\rangle$和$\left|\psi_G\right\rangle$的表达方式:

得到:

之所以要替换回$\left|\psi_D\right\rangle$和$\left|\psi_G\right\rangle$是为了后续概率的求解

求解概率


左右两边的概率是状态向量向$\left|\psi_D\right\rangle$和$\left|\psi_G\right\rangle$分别投影的平方:

解释反转


可见,分子确实周期$T = \frac{\pi \hbar}{2A}$的周期反转。


我们给出 $EA − ES ≈ 10−4 eV$ 的估计。计算脉动pulsation、频率fréquence和转动周期période de retournement。该频率对应什么波长范围?

  • $E_A-E_S=2 A \approx 10^{-4} \mathrm{eV}, A \approx 5.10^{-5} \mathrm{eV}$

因此,对应的波长:


对于一般的态 $|\psi\rangle$ ,我们可以将其表示为基态 $\left|\psi_S\right\rangle$ 和第一激发态 $\left|\psi_A\right\rangle$ 的线性组合,如:
$|\psi\rangle=\lambda\left|\psi_S\right\rangle+\mu\left|\psi_A\right\rangle$

其中 $\lambda$ 和 $\mu$ 是两个复数,满足 $|\lambda|^2+|\mu|^2=1$ 。

对于一般的状态 $|\psi\rangle$,求能量的平均值 $\langle E\rangle$和能量的标准差 $\sigma_E$

能量的均值就是哈密顿量的期望:

能量的标准差:

得到:


假设分子在 $100 K$ 的热平衡状态下,不同能量分子的比例遵循玻尔兹曼定律。比较 $E_A$ 和 $E_S$ 能级的分子数。结论是什么?

根据麦克斯韦-玻尔兹曼定律,我们有:

其中:

  • $N_r$ 是能量为 $E_r$ 状态下的粒子数,
  • $N$ 是总粒子数,
  • $g\left(E_r\right)$ 是能量为 $E_r$ 的能级的简并度,
  • $Z(T)$ 是归一化因子,也称为配分函数

因为 $g\left(E_A\right)=g\left(E_S\right)=1$ ,所以我们有:

因此,基态和第一激发态几乎是平衡的。我们还有

之前忽略第二激发态影响的假设是成立的。

电场中的$NH_3$分子


氨分子 $\left(\mathrm{NH}_3\right)$ 具有一个永久偶极矩 $\vec{D}$ ,位于分子的对称轴上,从氮 (N) 指向平面 $\mathrm{P}: D=0.6 \cdot 10^{-29} \mathrm{C} \cdot \mathrm{m}$。当分子从状态 $\left|\psi_D\right\rangle$ 转变为 $\left|\psi_G\right\rangle$ 时,偶极矩会发生反转。


证明在状态 $\left|\psi_S\right\rangle$ 和 $\left|\psi_A\right\rangle$ 下,没有永久偶极矩。

可以将偶极矩与算符$\widehat{D}$相关联,使得:

有:

因此:

从而证明没有永久磁矩。


然后将分子置于沿 $O x$ 方向的电场 $\hat{F}$ 中。请回忆与分子相互作用的经典能量表达式。确定在场存在时哈密顿量的本征值和本征矢,这些值和矢量的表达式与 $F$ 有关。图形表示。

电场与偶极相互作用


没有电场时的哈密顿量


得总的曼哈顿量


本征值和本征向量


对角化矩阵

求本征值

求本征向量

  • 对于$E_+$
  • 对于$E_-$

设$\tan \theta=\frac{F D}{A+\sqrt{A^2+F^2 D^2}}$,得:


假设电场很弱 $(D \cdot F / A \ll 1)$。给出与这个近似相关的场的大致大小。确定每个本征态下偶极矩的平均值。讨论这些本征态随 $F$ 的变化。

  • $F \ll \frac{A}{D} \approx 1,33 \cdot 10^6 \mathrm{~V} \cdot \mathrm{m}^{-1}$

每个本征态下得均值:

对$tan(\theta)$近似得到:

然后均值可以近似为:

同样近似求解能量特征值:

对应的本征态:

在电场$F$作用下,本征能量和本征态的这种改变被称为斯塔克效应。这是一种类似于塞曼效应的现象,后者是在磁场 $B$ 作用下,本征能量和本征态发生改变的现象。

梯度场中的氨分子


考虑弱场强情况下,场在$z$方向存在梯度。


证明分子会受到相反符号的力,具体取决于它们是否处于哈密顿量的本征态中。

在梯度场中受力:

对于两个本征态分别有:


如果将氨分子 $\left(\mathrm{NH}3\right)$ 的单动能射流送入电场梯度中会发生什么? 解释为什么以及如何根据分子是否处于状态 $\left|\psi_S\right\rangle$ 或 $\left|\psi_A\right\rangle$ 对它们进行分类。

*在弱电场的情况下:

氨分子会根据它们处于状态 $\left|\psi{+}\right\rangle$或 $\left|\psi{-}\right\rangle$,或者等效地处于状态 $\left|\psi_A\right\rangle$ 或 $\left|\psi_S\right\rangle$ ,被偏转至相反的方向。因此,可以对分子进行分类: 那些沿着电场梯度方向偏转的分子将是基态 $\left|\psi_S\right\rangle$ 中的分子,而那些沿着相反方向偏转的分子将是第一激发态 $\left|\psi_A\right\rangle$ 中的分子。

震荡场中的氨分子


例如,可以选择处于状态 $\left|\psi_A\right\rangle$ , 能量为 $E_A$ 的分子,即初始激发态的分子。因此,将这些初始状态为 $\left|\psi_A\right\rangle$ 的分子通过一个共振腔,该腔中存在一个电场 $F=F_0 \cos (\omega t)$ 。我们设 $D F_0=\hbar \omega_1$ 和 $2 A=\hbar \omega_0$ 。我们还用以下方式描述系统的瞬时状态:


写出$\lambda(t)$ 和 $\mu(t)$ 需要满足的微分方程。

努力回忆上一次哈密顿算符出现:

代入体系随时间演变的薛定谔方程:

从而得到需要符合得薛定谔方程:


我们进一步设定:$\lambda(t)=\alpha(t) e^{-i ES t / \hbar}$和$\mu(t)=\beta(t) e^{-i E_A t / \hbar}$
通过一段较为复杂的计算(此处略去),我们可以证明:$\alpha(t)=\frac{i \omega_1}{\Omega} \sin \left(\frac{\Omega t}{2}\right) e^{i\left(\omega-\omega_0\right) t / 2}$
我们定义 $\Omega=\sqrt{\left(\omega-\omega_0\right)^2+\omega_1^2}$。
设 $P
{A S}(t)$ 为分子在时刻 $t$ 处于状态 $\left|\psiS\right\rangle$ 的概率。证明:
$P
{A S}(t)=P_0\left[\left(\omega-\omega_0\right), \omega_1\right] \sin ^2\left(\frac{\Omega t}{2}\right)$

根据定义,我们有:

因此,我们得到:

其中


将 $P_0$ 作为 $\left(\omega-\omega_0\right)$ 的函数表示出来。证明向能量为 $E_S$ 的状态的去激发是一个共振现象。对于 $\omega$ 的哪个值 $\omega_M$,$P_0$ 观察到最大值?共振的宽度是多少?

为了表示 $P_0$ 作为 $\left(\omega-\omega_0\right)$ 的函数,我们可以根据之前得到的表达式:

这是一个标准的共振曲线,其中 $\omega_1$ 是曲线的宽度参数,而 $\omega_0$ 是共振频率。当 $\omega=\omega_0$ 时,即 $\left(\omega-\omega_0\right)=0$ , $P_0$ 达到最大值,这表明去激发是一个共振现象。

最大值 $\omega_M$ 发生在 $\omega=\omega_0 ,$ 即:

共振的宽度可以通过观察 $P_0$ 曲线在下降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的频率范围来估计。这对应于 $\left(\omega-\omega_0\right)^2$ 的值是 $\omega_1^2 \stackrel{}{}$ 的情况。因此,共振宽度大约是 $\omega_1$ 。


假设 $\omega=\omega_M$。如何选择 $T$ 以实现光束的完全去激发?设 $L$ 为腔的长度,$u$ 为分子的速度:给出 $L, u$ 和 $\omega_1$ 之间的条件。这个条件对你来说容易实现吗?

从状态 $\left|\psi_A\right\rangle$ 到 $\left|\psi_S\right\rangle$ 的跃迁概率

会在 0 和一个依赖于 $\omega$ 和 $\omega1$ 的最大值 $P{\max }$ 之间周期性地振荡。我们可以选择电场的角频率 $\omega$ 以实现共振,取 $\omega=\omega_M=\omega_0$。于是我们有 $\Omega=\sqrt{\left(\omega-\omega_0\right)^2+\omega_1^2}=\omega_1$,跃迁概率变为

因此,分子将在时间 $T$ 后耗尽其能量 $2 A$,使得

因此,我们需要选择 $T$ 使得 $u T=L$,以实现光束的完全去激发,这导致条件

这个条件表明,为了实现完全去激发,分子的速度 $u$ 和腔的长度 $L$ 必须与 $\omega_1$ 成比例。在实际应用中,这个条件可能需要精确控制实验参数才能实现。